金秋十月我党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们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18个年头之后,法治中国的建设将展开新的蓝图、迈向更高境界。作为基层法院我们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投身于司法改革的大潮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在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的法治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刻领会当前依法治国的重心
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过去30多年中,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如今,这个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虽然这个体系还要不断完善,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执法和司法工作有了巨大发展,不仅建立起完善的执法和司法体制,而且建立起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执法和司法队伍。但是,与人民群众对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渴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的突出存在使“有法必依”走到了法治的重心上,我们基层法院亦在这次司法改革切身的感受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重担已压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必须做有法必依的执行者,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层法院如何做到有法必依
1、作为基层审判组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要不断提升广大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广泛开展各类政治业务培训,使广大干警在政治上过关,时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第二是要提高司法审判技能。把法官培养成为具备丰富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理解的人。使法官不仅具有广博的法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而且具有艺术驾驭庭审活动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院广泛开展庭审公开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庭审的监督,以公开倒逼法官对庭审能力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各种观摩庭活动,邀请同行、人大、政协、行政机关、各种社会组织、公民来参加庭审,使法官将庭审作为其履行职务的重要平台,不断地刻苦学习,精研法理,汲取新知识,全面掌握审判工作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驾驭庭审技巧和方法,较好地掌握诉辩平衡的技巧和措施,力求使每一个审判活动达到法律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不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在处理案件时明辨是非,透过表面看本质,把握住法律真实,追求客观真实,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公正裁判。
第三是提高运用法言法语能力。审判工作的职业特点使得法官的所有的裁判活动需要通过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来完成。在讲解法律、调处纠纷和裁判文书的制作中,法官用法言法语传达着法律原则、表达着法律意志、规定着法律判决。练就法官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精湛文字写作能力,才能使法官对法言法语的使用做到规范、标准和凝炼,同时又严肃、准确和简洁。因此,我们将大力提高法官的语言艺术水平,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加强法官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培养,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为此我们广泛开展裁判文书公开活动,2014年1-10月,我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301篇,除不应当上网公布及因当事人不同意公布等原因而不宜上网的裁判文书外,裁判文书上网率达100%。
2、忠实于法律,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努力营造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首先我们要准确定位审判机关的性质,认识到其与行政机关的不同。认识到法律不同于政策,不仅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而且具有制度刚性。执法司法权不同于行政权,自由裁量的弹性比较小,有时甚至没有自由裁量余地。基于此我们必须秉持和坚守法治的职业伦理,只服从法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秉公执法,不枉不纵。对于此习近平同志就曾强调过,政法队伍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要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一是一,二是二,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第二是准确把握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在社会分工上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主体实际上是行政机关,而法院属于审判机关,其只是对纠纷的救济部门。因此我们要处理好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认识到行政机关在实施法律法规中的重要性,做好与辖区内的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加强重大疑难、敏感案件的通报机制,使行政机关成为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表率。特别是行政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出庭率,促使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2014年1月20日我院邀请北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北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领导班子及业务骨干召开《行政执法座谈会》,就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立案审查、行政裁决文书的送达、裁决安置房屋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对行政执法案件中存在的争议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就解决相关问题统一了思想,并对行政机关在今年执法案件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事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对于行政机关存在的管理漏洞、执法瑕疵全面反馈,成为法律实施的督导者。2014年针对金融机构在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时超法律规定范围提出要求、邮储银行存在的贷款管理漏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对学生管理缺乏普法宣传、北安市检察院存在的办案漏洞等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我院有针对性地制发司法建议20篇,提出问题和建议50余条。现已收到回复7份,建议均被采纳,其中北安市检察院依我院建议对涉嫌挪用公款的案件进行了立案侦查并已起诉,我院现已立案审理作出判决,有效地打击了犯罪行为。
3、加强法制宣传,将树立法律信仰作为全面实施法律的手段,将全社会依法办事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法治建设承担着克服传统人情社会弊端、构建新生活形态和新社会风尚的重要使命。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审判机关就必须与传统人情社会陋习进行坚决斗争。就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要从政法机关做起,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杜绝法外开恩,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关键是要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这就意味着政法机关要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事业中成为开路先锋,起到率先垂范的模范作用。因此我们审判机关在现在老百姓信访不信法的严峻形势下要以徙木立信的智慧来加强法制宣传,以三大平台建设为契机,从公开审判、裁判文书公开、法律讲堂等方式依托人民法院网站、报社、电台等多种宣传渠道来宣传法律、审判、法官、让全社会切实感知我们有法必依的决心与勇气,让人民群众理解现代法治的精神,改变传统思维习惯,养成依法办事风尚,形成法治信仰,从而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4、作为基层审判组织,我们必须加强法官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奖惩机制,建立起一只过硬的法官队伍。
首先要以法官良好的道德修养保证公正司法。法官道德修养是法官在道德知识、行为品质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和自我提高的活动,是法官从接受他律并经过内心调整最终达到道德自律的过程。良好的道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养成。因此,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官珍惜岗位,热爱审判事业,不断增强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说服、自我强制的方式,自觉接受慎独的考验,使法官良好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不良的品行逐渐克服,真正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以法官深厚的人文修养、独立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道德品质,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二是健全法官考核激励机制。要把法官的司法能力、司法水平和司法实绩作为提拔晋升的主要依据。建立并实行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对空缺的审判岗位,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补缺必考制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通过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搭建法官公平公开的竞争平台,从而为法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