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4000多名在籍人口进行法律服务,行走在汉族和鲜族及多个少数民族辖区内,一直工作在基层法院的最前沿。以一颗赤子之心,谙熟法律条文,化解基层百姓焦灼的情绪,合情合理地调解成功一个又一个案件,使那些带着情绪进法庭告状的当事人哭着进来,笑着出去,平抑了积压在百姓心头的心结——他就是北安市人民法院海星人民法庭的“资深”审判员杨洪林。
司法与普法结合——寓普法教育于具体案例中
杨洪林所在的辖区海星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新形势下的海星镇,村民的婚姻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杨洪林对下辖兴旺村的仲某某起诉张某的离婚案件的审理,采取了巡回审判的方式,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还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仲某某与张某已经结婚14年,近年来,仲谋某因不堪忍受张某的打骂,已经回娘家居住半年,亲朋多次劝解均未收到良好效果,长此以往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仲谋某欲起诉张某离婚,又恐于张某的威胁不敢去法庭。5月29日清晨,仲谋某终于鼓起勇气打电话,向海星法庭庭长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庭长立即派审判员杨洪林与书记员杨天龙赶到仲谋某父母家了解情况,并在仲谋某的要求下立案,并现场记录了仲谋某的诉情。随后,杨洪林一行在屯长的带领下找到了被告张某。将其抗辩理由记录后对双方进行了调解。被告张某对自己的行为承认了错误,恳求原告再给自己一次改正的机会。由于原告的身心遭受了太大的伤害,对被告已经失去了信心,离婚的态度十分坚决。经多次调解无效,双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被告在签字现场放声大哭。在场的群众纷纷赞成法庭的断案调解:这回仲某某算是跳出了火坑!面对久久不愿散去的群众,杨洪林没有一断了之,而是及时进行了现场法律宣传讲解。平时就普法而普法,群众即使接受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限,而这起案件的巡回审判,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教育课。
扑防结合——化解家庭矛盾的消防员
杨洪林所在的辖区,不仅管辖海星镇一个镇,还管辖另外一个民族乡——主星朝鲜族自治乡。
2014年春耕时,主星乡红星村的亲哥俩因土地侵权发生纠纷。哥俩地块相邻,耕作过程中,哥哥发现承包土地面积不足,少半根垅。弟弟土地面积多,双方发生争执,经村和司法所调解无效,诉至法庭。杨洪林接案后,立即与书记员到田间进行实地测量,在获得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后,耐心做双方的工作,杨洪林以柔克刚,对双方激化的情绪予以平抑,然后又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进行劝解,对兄弟俩背靠背分别谈话,有意识地以彼此欣赏的方式,进行亲情呼唤,多种调解方法的运用,对被告讲法律,摆事实的真诚劝解,最后使弟弟心悦诚服,当庭同意退还侵占的半根垅土地,兄弟俩握手言和。
2014年6月,一古稀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法庭,状告6名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受理此案后,杨洪林带领书记员冒雨赶到原告长子家,将6名被告召集到一起,从亲情、责任、法律、义务的角度对其进行教育:父母把你们拉扯大,不容易,现在老了,你们应该好好孝敬老人才对,羊羔咂奶都要双膝跪地呢,你们就能忍心看着老人无依无靠?你们好好想想,将来你们老了,你们的子女对你们不管不问,你们咋想咋做?如果你们再这样执迷不悟,不尽赡养义务,你们已经触犯了法律!杨洪林又举案说法,几名子女坐不住炕了,“扑通”一声,齐刷刷地跪在母亲面前。老人老泪纵横,一起纠纷得以化解。
27年如一日——根植基层 无怨无悔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杨洪林就在当时的石华法庭,就没有调离过乡镇工作,从石华法庭,到通北,再到海星,杨洪林总是穿行于平民百姓之中,以一名赤子的情怀体恤他们的疾苦,调解成功无数起民商事案件。
至今,杨洪林还清楚的记得那起担保案。海星镇幸福村的刘某某向本村王某某借款10万元并由亲属杨某某和陈某某担保。刘某某在约定还款期限内没有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王某某提起诉讼。法庭受理后向当事人送达时,被告杨某某以被告陈某某外出打工不在家不能实际履行担保责任,本人不能独自承担担保责任为由拒绝签收诉讼文书。法庭及时与村党支部书记取得联系,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协助下,当事人签收了诉讼文书,并表示可以接受调解的意向。在公告期满后,被告陈某某未到庭参加诉讼。法庭征询到庭当事人的同意,邀请村党支部书记参与调解。经过调解,最终原告王某某放弃了被告陈某某应承担的保证连带还款责任,与被告刘某某、杨某某达成了满意的还款协议。一起本该以判决方式结案,可能发生矛盾激化的案件,仅仅通过杨洪林在调解过程中,注入外部积极力量的方式,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努力提高司法水平,把握廉洁底线,全面履行工作职责。20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2014年,杨洪林采用多元调解机制,办案注入真情,共受理各类民事、民商案件147件,结案140件,案件审结率95.23%,其中调解结案47件,撤诉结案83件,调撤率92.85%。受理执行案件17件,均已执行终结。全年无进省进京涉诉信访案件,无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投诉的情况,院内人员测评满意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