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来自北安市人民法院,我叫车明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递火种,砥砺前行》,人民不会忘记,干警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邹碧华这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在历经了47个璀璨夺目的春秋后,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然而,华夏大地依旧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那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声声回荡着今生无悔的誓言。
与邹碧华素昧平生的我,在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感动,悲痛之情,难以名状,无数个夜里,心中不免疑问,他究竟留给了我们什么,怎样做才是对先驱最好的祭奠?斯人已去,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将燃灯者的火种传递下去!
我们要将他对党和国家的那份忠诚传递下去!邹碧华同志的一生,“忠诚”二字已然刻在他的生命里,融入到他整个审判事业中,正如一首诗上说的那样:“我是用忠诚铸造的,就是碎了、破了,片片也是忠诚。”邹碧华同志用他的一生演译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法治之路步履艰难,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阻力重重,邹碧华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做为承前启后的一代法律人,我们当如邹碧华一样,时刻将党和人民放在心里,俯仰间,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我们要将他身先士卒敢为先的开拓精神传递下去!法治之路布满荆棘,当今社会,众声喧哗,往往批评的多,建设的少;吐槽的多,添柴的少。而邹碧华选择扑下身子义无反顾的去做,从不抱怨。“先锋”责任重大,关乎后行之人的方向、理想与信念,他给我们每一位法律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我们,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我们常在复杂的现实中迷失理想,但“燃灯者”邹碧华如同灯塔,擦亮了我们迷茫的双眼,让我们看到使命,看到责任,看到希望。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激流中,成为改革中的正能量,成为推动历史前行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离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唤醒?
我们要将邹碧华那份敬业与奉献的精神传递下去。四壁环书的书房、深夜读书的灯光、四个月内阅批106封群众来信、一夜赶出200页的PPT、博士院长、10余本专著、首届审判专家、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者……累累的硕果、骄人的成就,来自于经年累月、夜以继日的勤奋。在他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汗颜,同样是法律人,我深知自己的渺小,也看到了勤奋所能创造的奇迹。敢于思考、精于专业,是法官的职业要求。对于当事人来说,遇到一位好法官,就像就诊遇上良医一样幸运。因为他不仅有实现正义的决心,还有实现正义的本领。每一位遇到邹碧华的当事人都是幸运的,正如阁楼失火失去母亲的当事人,在得到邹碧华的帮助后,从中体会到了法律对人格,对情感的尊重。然而当他们尚未表达感激之情时,邹院长就已经离开了我们,夫妻俩动情的说:还没当面说感谢,就在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我们的心不安哪。言语间,那神情痛到了心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邹碧华善解法律、善解人意、善解矛盾的人格魅力。
我们要将他那颗善良的赤子之心传递下去。为什么那么多的当事人、律师、同行,甚至是素昧平生的人都对邹碧华深深地缅怀?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从他身上看到了金子般的善良,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因为善良,他会给上访户写慰问信,嘘寒问暖;因为善良,他不忍听到律师得不到尊重,出台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然而,他虽然是一名优秀的好法官,却不是一位好丈夫,他留给妻子的除了忙碌更是无尽的思念。12月14日,他安静地睡了,当妻子为他盖棺前,最后一次帮他整理了衣服,最后一次抚摸他的脸颊,最后一次深情的凝望离开自己的丈夫,郑重地在他身边放下了一本《要件审判九步法》。那一刻,所有人为之动容,所有人为他自豪。
法律有时冰冷,但邹碧华法官永远是温暖的,他扎根于群众,耐心倾听弱者的声音,让司法的过程充满亲和力,邹碧华对群众的爱是无言无声的,他一直在用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对一方百姓浓到化不开的情,我们也要像他那样,让群众成为心中最重的砝码,力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法律对人的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
有一种品德让人敬仰,有一种精神让人永远铭记,邹碧华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道路上。他曾说,如果有一天,他离开这个世界,希望他的墓志铭上能有这样一句话:“因为他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邹碧华做到了。
同志们,法官当如邹碧华,让我们以坚定的法治信仰和对司法事业的一片忠诚,接过“燃灯者”留下的火种,沿着他的足迹,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