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营造便捷的诉讼环境

  发布时间:2016-11-14 11:19:57


    写到立案总是能想到经典法理学教材《法的门前》中那位终其一生都没有迈进法专门为其敞开的大门的乡下人和那个守门人。我们的立案庭从法理上讲承担的就是守门人的职责。在法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立案环节为中心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充实、矫正着守门人的职责,丰满了法院亲民、便民、利民的形象。

    近年来,北安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导向,全力打造“标准化、人性化、规范化、网络化”诉讼服务中心,有效地发挥了诉讼服务中心集诉讼服务、纠纷分流、矛盾化解三大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作用。

    一、合理布局,打造标准化诉讼服务平台

自2013年11月新审判楼建成以来,我院把诉讼服务中心作为法院诉讼活动的前置窗口和服务平台,大力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实现了设施科学化、流程信息公开化、立案手段科技化、服务措施便民化。

    一是科学布局,三区分设。我院诉讼服务中心面积达1100余平方米,有专职工作人员10人。按照《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要求,在诉讼服务中心对立案、调解、信访实行三区分设。在立案区设立了接待区、诉讼材料样本区、查询区、书写区、等候区(休息区);在信访区设立了接谈室、远程视频接访室;在调解区设立了诉讼辅导室、诉调衔接室和诉前(诉讼)调解室。

    二是诉调对接,构建多元机制。北安法院十分重视多元化化解纠纷,设立了诉调对接平台,成立诉调衔接中心,设立诉讼辅导室、诉调衔接室和诉前调解室。依托诉讼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诉讼调解为主导,司法审判作保障的功能互补、良性互动、诉调对接的多元联动调解工作新机制,对前来起诉的当事人,根据纠纷的性质、案件的难易程度、胜诉的可能性及执行难度等相关情况,做好非诉引导工作,引导当事人选择多种途径和渠道解决纠纷,实现纠纷解决的便利、高效、低成本和多元化。并积极做好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诉调对接工作,实现了诉调无缝对接。

    三是完善设施,打造一流窗口。北安法院建立了面积近400平方米的诉讼服务大厅,设有诉前衔接、诉前调解、立案受理、诉讼收费、财产保全、涉诉信访、司法救助等服务窗口,设置了明显的标识,明确分工,明晰各岗位责任,实行“一站式”诉讼服务,使诉讼服务中心成为法院了解社情民意、服务涉诉群众、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

    二、突出人性化服务,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一是强化诉讼引导和诉讼服务。北安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了导诉服务台和引导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介绍办事程序,并根据来访人员的目的将其引导至相关区域,进行必要的诉讼指引,特别是对举证规则、举证期限、举证责任等诉讼程序进行风险提示;在立案大厅安装了2个信息公开电子显示屏,在显示屏滚动播放诉讼流程、收费标准、举证责任、诉讼风险告知、群众来访须知等诉讼信息,并已订购了触摸屏、叫号机,置放了12种诉讼常识材料、15种常用文书样本,设有公用电话、传真机、复印机、配备了储物柜、饮水机、文具、老花镜、订书器、胶水、曲别针、医药箱等必要物品和意见箱,公开了内设部门及工作人员联络方式,方便当事人与法官联络,通过充满了人情味的细节服务,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

    二是开展司法救助,传播司法温暖。北安法院将司法救助的规定和程序主动告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协助其办理申请司法救助手续,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缓、减、免交,自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依法对56起案件实行减、免、缓交诉讼费9.7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22万元。

    三是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弱势群体。北安法院设立了法律咨询、妇女维权和青少年维权3个热线电话,对涉及妇女、儿童、老人、弱势群体、民生、农民工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优先立案、优先排期开庭、优先分流审理,确保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确保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充分体现了司法的人性化。

    三、规范管理,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一是规范管理机制。立案登记制实行以来,我院严格规范立案登记管理,制定了《立案登记管理制度》,细化立案登记工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加强立案登记制宣传,组织各业务庭庭长走上街头,宣传立案登记制,让人民群众广泛知晓。

    二是完善安保设施。为加强安全保障,我院安装了覆盖审判区和工作区的高清数字化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法庭屏蔽系统,安装了安检门和电子打卡门,配备了X光安检机、手持金属探测器、电警棍、催泪瓦斯、灭火毯、网枪、盾牌、强光手电、防刺背心、防割手套、橡胶警棍、灭火器、对讲机等警用器械,保障了审判秩序和工作秩序;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法警队、立案庭、办公室及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外来人员接待疏导及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明确突发事件处置准则,细化处置方法,组织干警进行分析形势,查找安全隐患,进行突发事件演练;与公安机关建立联防联动机制,加强联系、协作与交流;对群体性诉讼及当事人情绪不稳定案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是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制定了《诉前辅导工作制度》、《诉调对接工作制度》、《诉前调解工作制度》等制度;探索和完善诉前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专家调解和律师调解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形成参与主体多元、解纷途径多样的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专业特点、职业经验,邀请陪审员参与主持调解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调解,构建“联合调解”工作网络。充分运用“五全”调解方式,主动联系妇联、司法所、民政局、社区、村委会和个体协会等多个部门,构建“联动联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实现诉前调解案件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自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300多起纠纷被稳控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化解在诉前, 尽显了多元调解的综合连锁效应。

    四是规范诉讼服务管理。我院把诉讼服务中心作为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创新诉讼服务管理的“第一平台”,彰显法院形象的“第一品牌”,结合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提高干警思想认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导诉台进行诉讼引导,让来访者真切感受到人性化关怀,拉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优化人力配置,实现一流管理。为将诉讼服务做好、做实,将勤勉敬业、热心服务的精干力量和优秀年轻干警充实到诉讼服务中心,建立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办事公开、文明接待等一系列制度,制定《北安市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北安市人民法院司法规范用语和禁忌用语》,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着装上岗、举止得体、服务周到、用语文明、高效及时;做到分工不分家,人人都是信访接待员、法律咨询员,当事人无论走到哪个窗口,都能得到满意、温馨的服务,自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立案5845件,无一差错。  

    四、推进网络化诉讼服务,拓展便民空间

    一是全力推进“一线五平台建设”。今年7月1日该院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平台,配齐了办公设备,配备坐席班长2名,接线员2名、后台法官2名,实行定岗定责、各司其职,确保平台有序运行。目前,共提供热线服务50余件次,及时回复率100%,公众满意率达98.7%。开通短信诉讼服务平台、微信诉讼服务平台、网络诉讼服务平台,正在运作开通手机APP诉讼服务平台和律师诉讼服务平台。已开通的三个平台运行良好。制定了12368管理制度,保障“一线五平台”顺畅运行。

    二是开辟群众网络自助服务渠道。我院目前开设诉讼咨询、联系法官、网上立案、网上信访,正在运作开通网络案件查询、网上阅卷、网上接受送达、网上执行等便民利民措施,开通网上违纪举报信箱及院长信箱、24小时自动录音举报电话等,开通以来运行良好,最大限度地的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和人民群众监督。

    三是主动适时宣传,扩大群众知晓范围。北安法院网、北安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开通后,我院充分利用法院开放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社区群众座谈会、庭审观摩、庭审评议,院长联系企业、庭长联系社区、法官联系学校、干警联系村屯等时机,向社会各界宣传法院官方网址及官方微博、微信“二维码”,并在立案大厅进行公布,积极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为当事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北安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5年被省高院确定为全省诉讼服务中心示范单位,2016年黑河中院在北安法院召开了全市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北安法院立案庭庭长就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做了经验交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