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浅析基层法院书记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2-07-12 09:11:30


    二00三年十月二十日颁布的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规定:“书记员是审判工作的事务性辅助人员,在法官指导下工作。书记员实行单独序列管理。”近年来,各基层人民法院的书记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书记员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有效保障了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同时,现存的书记员管理体制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北安市人民法院现状,就书记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书记员队伍现状及困难

    以北安法院为例,目前我院共有书记员共有16人,非聘用制书记员5人,聘用制书记员11人。因配套措施不完备,单独序列管理存在难度,未设立书记员管理机构单独管理考核。

   (一)书记员专项编制落实难。基层法院人员编制归地方编制委员会管理,受地方政府财政限制,很难增加编制;受法院中层领导职权限制,设立书记员专门管理机构也不现实。

   (二)聘用制书记员实行难。聘用制书记员的身份、工资和待遇等问题很难确定,并且由于聘用制书记员缺乏晋升途径,影响聘用制书记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队伍稳定。

   (三)书记员专项资金保障难。无论是全供事业编书记员还是聘用制书记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往往得不到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增加了法院的经济负担,给本就紧张的法院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四)是对书记员单独序列分类的管理难。法院书记员的来源和性质不尽相同,有的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有的是从其他单位选调的;从人员编制看,有行政编制的、事业编制的。由于上述书记员构成的复杂性,要对他们全部统一实行单独序列管理目前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二、书记员队伍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确定书记员专项编制。书记员身份应与法官身份严格区别,把书记员编制确定为全额拨款事业编。

   (二)明确书记员编配。书记员编制配置应与法官制度改革同步进行,每个合议庭至少配备2名书记员,每个业务庭配备内勤书记员1名,满足审判工作需要。

   (三)细化书记员分类管理。在书记官处的统一管理下,建立条块结合的书记员管理体制,按照业务性质针对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庭的书记员设立专门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统一调配。

   (四)加强对书记员保障力度。是要尽快建立书记员单独职务序列,以保障职业书记员队伍的稳定性,解决书记员的后顾之忧,调动广大书记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上级法院应加大协调力度,促使地方政府落实对书记员的专项保障资金。

   (五)建立健全书记员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多数基层法院没有也不能建立起书记员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实行审判员、书记员一体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书记员处内设置两科一室,两科负责书记员的业务工作,办公室负责书记员的管理工作。安排专门工作人员,且职级职位都要相配套,不仅要提高书记员的经济待遇,更重要的是提高书记员的职级待遇,要重视、关心、培养书记员,使这支队伍在审判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六)尽快实行法官助理制度。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书记员作为法官助理,这样既能调动书记员的工作上进性稳定书记员队伍,同时又能为法官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七)加强书记员培训力度,提高书记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河南省省法官培训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书记员的培训工作却基本陷于停滞,因此应严格落实书记员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书记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以保障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司法公正。

   (八)严格公开招聘制度。向社会公开招聘业务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书记员,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实行招聘制。根据聘用要求,就聘用期限、工作任务、要求、报酬及奖励条件签订合同,以切实解决书记员不足的矛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