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法院是“全国优秀法院”,不仅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扶贫攻坚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
北安市东胜乡东胜村是北安法院包扶的贫困村,为了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北安法院精心组织,努力探索,找准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助力贫困户快速脱贫,确保实现市委确定的扶贫攻坚目标。
精挑细选 组建扶贫工作队
2015年9月,法院办公室主任张弘默被市委组织部任命为东胜乡党委委员、东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挂职锻炼),他上任后,与东胜村两委,精心谋划脱贫致富思路。今年全市扶贫攻坚会议后,法院党组与乡村两委领导班子共同研究,结合东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成立扶贫工作组,精心挑选,派出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当地乡土民情的东胜法庭庭长、全省法院调解能手韩召峰同志为工作组组长,东胜法庭审判员、优秀共产党员王玉同志为工作组成员,工作组“驻扎”扶贫联系点,放弃大礼拜休息时间,置身于老百姓之中,与村民融为一体,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逐户走访 深入调查再甄别
在扶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中,为了确保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释策、精准退出,在前期工作期间,扶贫工作组认真研究制订入户调查提纲,制定村情调查表。法院先后派出12名工作人员,配合工作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所包扶的村屯685户2783名群众进行入户宣传,实行户户登门,家家拜会,个个走访,进行摸底调查,详细掌握每个家庭的人口情况、收入情况、生活情况,分类排队,仔细甄别,对达到脱贫标准的,做好思想工作,解释退出贫困原因;对尚未达到脱贫标准的,与他们共同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贫根”,形成了数据齐全、重点突出的贫困台账,并指导监督村“两委”对每个贫困户、脱贫户建立“一册五卡四帐”,确保信息采集录入真实、内容完整。同时对贫困户进行张榜公示,保证贫困对象识别既让贫困对象自己知道又让群众认可,提高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挥洒汗水 法官真情暧民心
工作组吃住在村里,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扶贫工作组组长韩召峰带领工作组,不分八小时内外,他们的脚印走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春耕时节农民都很忙,为了尽快了解更多的情况,他们起早贪黑深入到农民家中,烈日下、风雨中、农民的田间地头、老人的屋檐下、灶台前,都闪动着他们的身影。为了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队长韩召峰和年近60的老党员王玉卷起裤角帮助老人翻地、挑水、种园子、浇园子,与老人家促膝相谈,了解和掌握贫困原因和他们的真实想法,对贫困老人问寒问暖,把市委扶贫攻坚会议精神、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惠民措施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到家入户,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精准发力 因贫施策觅富源
针对该村实际情况,工作队与乡、村干部共同学习上级文件,开展座谈讨论,共商脱贫致富的路子。2016年张弘默同志在担任村第一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16名党员积极想办法脱贫致富,他与乡村两委班子,在市委和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120万扶贫资金,把村里所有纵道全部硬化,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17年又争取200万资金,建设了20栋蔬菜温室大棚,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解决了村民就业。
今年扶贫攻坚开始后,队长韩召峰提出“精准扶贫若要拔掉‘穷根’,脱贫致富,不能靠输血,必须得培育造血功能,要因贫施策,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改善村民生活”。针对目前东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数为老弱病残和儿童这一情况,韩召峰同志经多方联系到二龙山农场景丰手工纺织公司,纺织出口美国圣圣诞树的手工活,这个手工纺织技术,适合于任何年龄,既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又没有场所要求,在家中随时能做,而且一家老少,无论男女都可以做。这一项目得到了乡村两级领导的支持,他们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将手工技术人员请到村里,为老百姓讲解传授手工操作技术,村领导为学习技术提供场所,队长韩召峰与村领导带领村民学习手工技术,为让大家安心学习,队长韩召峰同志自费为他们买了鸡蛋、纯净水和冷饮,鼓励他们尽快熟练掌握好手工技术,为后学者当老师,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精诚感动 村民携手助脱贫
法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付出,感动了东胜村当地村民,该村人大代表、承包土地大户周某主动找到队长韩召峰,表示明年与贫困户实行“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让贫困户直接参与经营或对贫困户的土地以每垧高于其它村民的价格进行承包。他感慨地说,法院扶贫工作队为我们村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做为人大代表,我不仅要自己过好日子,更要带动贫困户过好日子。
打好扶贫攻坚战,北安法院扶贫工作组下一步将与乡村两级政府携手,结合村里实际,研究引进更多脱贫项目,继续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让村民尽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