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北安法院党组深刻认识到加快推进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建设,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人民法院在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下的新使命,全面落实党中央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决策部署,立足本职,在构建诉讼与非诉讼分层递进、有机衔接、协调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实现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实质性化解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问政于民,主动融入党委诉源治理工作中
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将矛盾纠纷解于萌芽、止于未发是人民的选择,北安法院在多年的多元化解纠纷工作开展中,从老百姓对司法的需求、工作开展的效果、各部门参与的作用等多角度出发、问政于民,不断调整工作方向,完成了从“被动审理”向“诉源治理”、从“诉讼审判”向“诉非对接”的转变,落实人民法院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上的职能作用,在“党政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共治”诉源治理工作格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市委政法委支持下,与17个单位签订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书》,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做细做实做深司法为民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司法需求。3年以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受理信访交办、其他行业转交、法院委托委派各类纠纷案件15000多件次,成功化解各类纠纷4000多件,调解成功率近30%,调解达成协议经法院确认1018件,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实效。多元化解案例被省高院报道,全市法院繁简分流塈多元化解工作会议在北安召开。
---问需于民,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敞开大门,主动倾听民声。北安法院通过举办“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参与的座谈会广纳民意,听取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法院开放日”“五进”活动广泛征询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问需于民,建立速裁团队,实现“繁案精审、简案快审”,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高效司法的需求。完善司法确认程序,满足人民群众纠纷化解便捷化的司法需求。推行“互联网+”诉讼模式,建成远程提讯系统,设立音视频调解室,避免跨域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确保疫情期间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迟到,满足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的司法需要。推动司法公开平台建设,五年来公开案件流程信息35400条,发布裁判文书15633份,网络直播庭审1063件,召开新闻发布会20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认知感。全面开展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线上缴费、平台送达、视频调解、网络庭审,实现了网上查询诉讼进展、办理诉讼退费、化解简易纠纷、确认诉讼身份,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便捷参与诉讼的司法需求。我院被授予“全省首批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单位”,诉讼服务改革现场会在北安召开。
---问情于民,实现诉讼服务更高质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北安法院坚持“把最好的场所、最优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扩建升级改造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了诉讼服务、多元化解、审判事务辅助“三个中心”,设置了诉讼引导、窗口服务、便民诉讼、自助查询、当事人等候“五大区域”,设立了诉讼立案、跨域立案、执行立案、财产保全、档案查询、信访接待、鉴定评估、司法救助“八个窗口”,设立了弱势群体绿色通道、母婴室、心灵驿站、诉调对接中心、诉讼风险评估系统等;建立“诉讼明白路”、“法律百宝箱”、“维权直通车”,“廉政防火墙”,在程序实体和救济途径上保障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这一做法被省高院、黑河中院作为典型经验推广,被省院授予“全省法院打官司不求人”示范法院。建立了《调解平台》、《送达平台》、《司法鉴定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等12个平台。打破线上线下壁垒,形成诉服大厅、12368热线、移动微法院终端三位一体工作新格局。积极推介线上平台,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接受度、认可度,实行在线视频调解、在线生成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让纠纷化解“掌上办”“指尖办”,实现从“见面解纷”到“线上化解”的转变。在法院调解平台实效日益凸显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主动入驻调解平台,形成了以法院调解平台为主干,道路交通、商事纠纷、银行保险、劳动争议、社会民生等类型化纠纷解决平台为支干,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在线多元解纷平台体系,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多元解纷服务。2020年市法院一站式建设在全省法院142个基层院考评得分,日排名最好成绩排到前3名。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所望,法之所向。”北安法院一直以解决好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多渠道探索、多角度发力、多方位打造,全力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为建设业兴景美民富人和新北安提供坚实司法保障上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