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是诉讼案件的第一步,是第一颗扣子,如果第一颗扣子扣不好,后面的程序就都乱了”,这是张丹庭长在讲解送达规范时一再强调的。对于我们这些送达工作的新兵,曾觉得送达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无非就是通过那几种方式将送达文书送给当事人,就万事大吉完成任务可以交差了。但是随着送达工作的深入,无效送达不能如期开庭、送达效率低严重影响审限、送达时缺乏有效沟通引起当事人抵触情绪......这些送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送达这“第一颗扣子”扣好的重要性,让我们开始深入的思考为什么这颗扣子不好扣,怎样才能扣好这颗扣子,为审判执行提质增效提供好保障。

送达是人民法院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司法行为。然而,在当前形势下,送达难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审判质效和质量。在审判实践中,送达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外地务工人员多。在我参与送达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表示在外地,无法接收送达手续,在我们告知其可以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电子送达或者提供地址可以邮寄送达时,当事人要么表示不会操作不会弄,要么表示正在工作没有时间,还有的表示其打零工、从事长途运输等行业无固定住所,给送达工作带来困难。
二是当事人不配合。在送达工作开展中,有一部分被告不愿配合,试图躲避诉讼,认为我不接收送达文书,就不能开庭,法院拿我没办法。曾有一个案件送达时,电话联系被告,被告说人在海南,用的非智能手机,也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邮寄地址不配合送达工作。还有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在接到我们干警电话时表示正在忙第二天就去法院。次日我们再联系该当事人时,告诉我们打错电话了,他不是某某某。
三是当事人情绪激动。在向被告送达时,有一部分被告情绪激动,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十分不解,感到特别委屈、气愤,认为法院有失偏颇,在为原告办事,把情绪都发泄到我们送达干警身上,对被起诉这件事无所谓、不在乎,不配合送达工作,更有甚者对我们工作人员进行辱骂。
四是当事人误认为是骗子。在工作中,有一部分当事人在接到我们工作人员的电话时,误以为是电信诈骗,不予配合,我们干警建议可以先添加微信好友,或者请其注意查收手机彩信,向其展示工作证件,当事人认为证件也是伪造的。之前就发生过当事人要求我们把文书邮寄到当地公安局,然后他去公安局取,弄得我们干警哭笑不得。
五是不可抗力影响时效。当前,正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各地根据防控形势制定不同的防疫政策,这也给我们送达工作带来了影响。之前就发生过邮寄文书近一个月派送,还有因疫情管控,涉诉公司无人办公,无法接收送达文书的情况,大大影响了送达时效。


为了更好的完成送达工作和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送达组深入研讨,提出来“一快、二听、三看、四稳、五准”的工作思路,在端正工作态度,牢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全面开展送达工作。

一快:接到案件后立即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闫院长“一项工作今天完成的再晚,也是早、明天完成的再早,也是晚”的讲话精神,保证送达时效。 二听:要耐心倾听当事人述说案件及受送达人员的情况,在全面了解送达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 三看:要全面阅卷,对需送达的诉讼文书要全面了解,根据诉讼文书及卷宗其他材料记载的内容灵活采用送达方式。 四稳:深入研判不同案件当事人的情况,掌握和当事人的沟通技巧,在当事人情绪激动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代表法院,尽量安抚当事人。 五准:对于一些送达困难的案件,要善于利用资源,如争取相关当事人的配合,利用信息系统了解当事人参与其他谁说的信息,建立于派出所、基层组织的沟通渠道,多措并举促进送达工作任务高效完成,为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