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北安法院:法徽闪耀乌裕尔,映出民族团结情

  发布时间:2022-07-04 10:23:19


       近日,北安法院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北安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张萌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北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以来北安法院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画卷即将在北安法院以及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徐徐展开。


一抹党建红,一纸山水青,为“民族团结进步”铺开底色

    北安法院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党建为底色,在《北安市人民法院2022年度党建工作计划》中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为重点推进项目。通过“北法红色映象”品牌创建,以“主题党日”活动强化队伍建设,参观雷锋纪念馆、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等地,邀请北安籍运动员、北京冬奥会冠军曲春雨参加“无奋斗不青春”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各族青年干警以青春之星火,汇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之光芒,以青春之力量,传承冬奥精神、铸造法治之天平。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着力拉近人民法院与各民族群众的距离,增添群众对人民调解的信任感,挂牌成立“党员模范调解室”,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各类基层常见的民事纠纷,将类型化、系列案件集中进行调解,年初以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3件,“党员模范调解室”已经成为群众反映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为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满足全市各族人民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

    实现各民族团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全市各族人民的绿水青山,北安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非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成立农药包装无害化处理调研组,全方位探索农药包装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全力维护全市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用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护航。

绘好网格线,找准中心点,以“为群众办实事”勾勒框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北安法院全体干警进网格、进社区,把民族团结进步与“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立足本地实际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载体。

    开展“惠农暖春”专项活动,组织法官深入乡间地头、种子销售企业,为各族农民群众讲授相关法律知识、提供维权指导;针对春耕生产中容易出现的农资购销、飞机喷药、土地纠纷等问题,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广泛宣讲涉农政策及法律法规,让各族农民在维权时知方向、有抓手。

    组织法官、少数民族翻译开展“双语巡回审判”,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同胞表达意愿,消除语言障碍,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的合法诉讼权益,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线下留脚印,线上传光影,助“多元民族文化”走进万家

       北安法院始终把线下宣传活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及帮扶活动,并通过北安法院“一网双微”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推动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落实,努力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民族工作的浓厚氛围。

    线下,在“世界环境日”“禁毒日”“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院各部门干警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街头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宣讲国家惠民利民措施、民族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引导教育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法治观念和团结共荣意识。

    线上,在北安法院“一网双微”等新媒体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北法之声”、“跟陪审员看法院”等特色专栏,将北安法院干警服务全市各族人民的身影广泛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拍摄《万疆》《唱支山歌给当听》《人民就是江山》等有融合多元民族文化的音乐MV广受各方好评,有效促进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组织制作《不再沉默》《离婚冷静期》《打官司不求人》等普法微电影,更好的让法律成为全市各族人民最通用的语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