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胸怀“国之大者”,心念“民之小事”——北安市人民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07-06 16:01:35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北安市人民法院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落实“三提三效”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爱民、安民、惠民、便民和利民五大工程,积极创新司法为民举措,带动执法办案稳中有进,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截止20226月末,北安法院共受理案件4762件,结案4376件,结案率84.01%,居全市法院第一


坚持党建引领 突出红色旋律彰显“爱民”

        近日,一面写有“排忧解难执行神速  心怀百姓执法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北安法院执行法官手中。“勤政为民 两袖清风 执法为民 一身正气” “公正执法解民忧 人民法院为人民”......一面面锦旗,道出了群众的心声,也彰显了法院人的爱民心。


       北安法院深化“党建+”多元融合工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引领凝聚队伍合力,在实干担当中彰显司法为民,队伍素质、审判质效不断提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不断提升司法为民水平。


        为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在职党员资源力量常态化向社区一线建设下沉,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基层发挥,助力机关“能力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党员进社区活动,全院100名党员已全部到所在社区报到对接,主动认领党建工作指导、政策法规宣传、扶贫帮困助残、法律援助服务、民事纠纷调解等服务事项200余项,发挥专业特长,切实解决群众所需。创新开展“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法检转作风 送法到基层”“关爱儿童 共建法治社区”“党员进社区 浓情共端午 ”等主题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心民心交融。通过开展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让党旗在司法为民,助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高高飘扬。

        挂牌成立“党员模范调解室”,聘请退休老党员为调解员,承担着院诉前及诉中的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模范带头作用,拉近调解员与群众的距离,增添群众对人民调解的信任感,努力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各类基层常见的民事纠纷,将类型化、系列案件集中进行调解,为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共调解案件1992件。


赋能智慧建设  畅通服务渠道“便民”

       “您好,我想离婚。但我现在在日本,男方在山东青岛胶州,回不去啊。”
       “如果您真的很迫切要离婚,您可以利用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立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北安法院通北审判团队受理一起跨境离婚案件,该案被告居于日本,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庭。在法官的主持下,依托“智慧庭审平台”,仅用30分钟,双方便达成协议,并线上进行签字确认。原本需要来回奔波的一起离婚纠纷,通过远程调解,打破时空壁垒,得以圆满解决。


       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坚持“把最好的场所、最优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是北安法院不改的为民初心。构建线上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开通12368热线,实行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电子送达、网上缴费和跨域立案,推出“云法院+云调解”模式,实行视频调解、云端庭审等线上诉讼功能,实现了“一号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一站通办”,老百姓“家门口打官司”的体验感进一步增强。


        通过“简案快办、类案专办”、简化庭审程序、制作文书模板和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等措施,使审判驶入“快车道”。2020年130个农民工通过“绿色通道”快立快审拿到生效裁判文书,并在春节前将700余万元全部执行完毕。该案成为全省涉农民工“治欠保支”十大典型案例。成立“党员巡回诉调服务团队”和“便民先锋队”,上门立案、调解、送达,方便群众诉讼。


        坚持“快立、快审、快调”运行模式,加强与立案、送达的有效衔接,随立随分,灵活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提高送达效率,切实突出一个“快”字,有效缩短办案周期、提升审判质效。2022年以来速裁团队审理各类案件1598件,审结1605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1.23天,审结了45.67%的民事案件,无发回重审改判案件。调撤率97.3%,小额诉讼1124件。

强化诉源治理 前沿定分止争“安民”

      “没想到连村都没出,官司就处理完了,要过年了,法官直接把法庭开到了我的家门口,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一起劳务纠纷案件在北安法院无讼村示范点主星村成功化解。

       北安法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助推乡村振兴,推进法治、德治、自治在基层落地生根为目标,挂牌全市首个“无讼村示范点”。秉持“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的司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无讼村”建设方案及制度,整合基层综治资源,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坚持司法资源下沉,进村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走村入户等宣讲活动,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制度、组织保障三方面创建“无讼村”,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强化诉前指导和风险评估,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在诉前及时委派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并引导当事人及时履行,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案件的增量;既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又减轻了法院案件多人员少的司法资源。2022年1月份,北安法院已出具7份“诉前调确”案号民事裁定书,切实保护了案件当事人特别是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利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加强民生保障 搭建多元平台“惠民”

       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了“北安市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并落户在法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牵头、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

       与17个单位签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书》,建立联调联动工作机制,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和人民、云姐、律师、行政、金融5个调解室,建立80人的调解队伍,形成“纠纷诉前调解+非诉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立案后委托调解”的分层递进多元解纷模式,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诉前。

       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北安市工业园区设立“法律服务站”,建立与企业常态化联系机制,实行上门服务,及时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法律帮助与支持;抓住关键节点排查纠纷,依托6个基层人民法庭,把诉讼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基层法庭法官主动加强与辖区乡镇、村组织的联系,在春耕、秋收农民利益冲突集中的两个关键节点,集中搞好矛盾排查,使大量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通过诉前调解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排查,成功地将涉案人数众多的2起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引发的矛盾化解在诉前,避免了暴力和集体上访事件。2019年以来,诉调对接中心分流纠纷4578件,调解成功3500件,司法确认1041件。

       民之所盼,施之所向。北安法院将持续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深入开展“两个确立”主题教育,积极创建“为群众办事实示范法院”,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充分发挥法院职能,努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