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开辟涉土地及环境资源类案件审判执行绿色通道,利用环境资源审判团队“3+1”“审判+执行”结构优势,让审执高效无缝衔接,守好黑土地,护好农民“粮袋子”。春节过后首日开庭即审理一起涉土地案件,立审立结,保证不误农时;二是联合自然资源局开展检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问题。推进耕地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协同北安市自然资源局、环境保护局,由主管院长带队,北安市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全体干警下沉到石泉镇、主星乡等地,对备耕期间违法占用土地案件开展联合检查,守好耕地红线。
一是从严从快审理涉农违法犯罪案件,重点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犯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为春耕拧紧“安全阀”。走访辖区内化肥种子经销点,为群众介绍销售假冒化肥、种子相关刑事法律规定及民事法律法规,并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围绕如何识别真假农资,如何保全证据进行维权宣讲;二是结合环境资源审判特点,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着的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废弃的化肥包装袋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宣传和劝导力度,提高农户安全使用农药和按规定处置废弃包装袋的意识。
一是在辖区九个乡镇建立环境资源保护联络站,涉农涉土地环境资源纠纷靠前解决,及时精准普法;二是普及土壤保护常识,引导农民学习辩认识别劣质化肥方法,编写制式《生产资料买卖合同参考范本》送到农民手中,在源头上守护好农民权益,以农民春耕阶段的司法需求为出发点,以实实在在的贴心之举行惠农助农实在事。
到最大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北安市主星乡开展调研,针对涉绿色产业经济纠纷案件类型新、影响广、事项急等特点,重点关注环境执法、绿色金融等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权利保护和行政执法司法保障问题,开展定点宣传活动,为耕地保护、纠纷预防和化解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按照“发现问题——执行司法实践——完善机制”的工作思路,做好环境资源审判“微创新”实现护航绿色产业发展“大转变”,为加强绿色产业资源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