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北安法院:打造红色品牌矩阵,凝聚文明实践力量

  发布时间:2024-07-24 16:00:16


   北安市人民法院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增强干警素质、提升审判水平、改进司法作风、展示对外形象的重要抓手,以“北法红色映象”党建工作品牌为引领,铺开“北法小桔灯”少年审判品牌、“北法安澜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品牌、“退休老法官云姐调解室”“党员模范调解室”“赵光人民法庭”诉源治理品牌等系列红色品牌矩阵,凝聚文明实践力量,打造红色文化“风景线”。
   近年来,北安法院品牌矩阵百花齐放、硕果盈枝,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人民法院督察工作先进集体”,通过“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复核,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确定“北法红色映象”党建品牌。依托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警参观省委旧址陈列馆、庆华军工博物馆、革命屯抗联纪念馆、孙吴胜山要塞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云游红色展馆 共抒爱国情怀”等特色党建活动,与延安宝塔区法院、新疆福海县法院缔结友好法院,三地法院通过“云”沟通,依托“我们的节日”先后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4次,不断加深三地法院合作交流,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创新开展“党建促融合 法治零距离”支部书记进社区活动,不断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切入点,采取提前“预约”+“坐班”集中化解+后期常态化“包保”相结合方式,“坐班”31次,化解矛盾纠纷、解答问题129件,为市域各社区、网格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推动诉源治理“前端”与法院解纷“终端”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赵光法庭传承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创建“红心向党,法沐乡村”党建品牌,不断凝聚红色力量,在辖区内42个行政村设立“巡回审判点”,结合党员法官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的“五进”工作机制,实现从“坐堂审案”向“上门解纷”转变,截至今年6月赵光法庭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412件,较2023年同期减少267件,同比下降39.32%,打造了法沐乡村助力振兴的“北安样板”。

   打造“北法安澜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品牌,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水务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联席会议,制订“法院院长+河湖长”机制,在市水务局挂牌成立乌裕尔河司法保护基地,为联动共治工作提供了平台支撑;与市检察院、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北安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的生态赔偿制度为目标,促进生态环境及时有效恢复;优化环资法治宣传,将法治宣传与司法公开、以案释法相结合,开展六五环境日、中国土地日等重要节点的高质量普法宣传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阐释“小案件大道理”,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率先注册并开通了专宣少年审判工作的“北法小桔灯”微信公众号,平台内容涵盖丰富,拓宽了青少年法治教育渠道,全面展现了北安法院少审工作动态,打造了北法特色少年法治文化,构建了集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权益保护为一体的“一站式”特色宣教服务平台;有序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并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开展法治讲座、公众开放日、街头普法等活动;充分利用“北法小桔灯”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优势,资源整合,发布原创、转载优质图文及视频,以法治微光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成立执行事务中心,专门接待来访群众,同时开展执源治理、执前查控、执前保全等专项工作,以“如我在执”的工作理念,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引导当事人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以涉民生案件为突破口,高效执结案件,专项行动共执结涉民生执行案件、小标的执行案件42件,有力打击了部分被执行人“拖、躲、逃、赖”的不良风气。

   下一步,北安法院将继续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以更加振奋的状态、更加扎实的作风,能动履职、主动作为,让精神文明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向更高的山峰不懈攀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