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北安法院召开“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暨“金秋护农”第三季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阶段性工作以及“金秋护农”普法宣传工作开展情况,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春胜,院党组成员、二井法庭庭长迟晓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北安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司法“桥头堡”作用,扎实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始终将提升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作为人民法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基层司法需求,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重大部署。制定工作方案,从人民法庭思想政治建设、源头治理建设、多元解纷建设、执法办案工作、诉讼服务建设、强基导向建设六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将工作任务细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在微信公众号设立“枫桥式人民法庭”“蝶城'枫'景看北安”专栏,精心筛选创建内容,发布76期宣传稿件。
二是加强源头治理,推动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建立55个巡回审判点,聘任315名法庭联络员,实现行政村、自然屯全覆盖,构建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在家门口”融合化解纷体系,年初以来,向地方党委政府提供白皮书、调研报告、司法建议以及提出意见建议29次,参加辖区综治联调会20次,进网格开展普法宣传66次。“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84件,促进基层纠纷源头实质化解。
三是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切实筑牢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年初至今,人民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1515件,审结1297件,结案率85.61%。以“辖区+专业化”打造“类案专审、类案精审”审判队伍,打造环境资源法庭、金融审判法庭、劳动争议法庭、买卖合同法庭开展“惠农暖春”“盛夏深耕”“金秋护农”“冬藏普法”四季巡回的办公办案模式。法庭办牵头形成了《司法数据看“三农”,北安法院三年审理的涉农土地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北安市涉农案件特征和案件增长趋势,精准指出了涉农纠纷的风险点与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点,为地方党委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坚持强基导向,切实推动审判资源向人民法庭下沉。选派政治业务素质强、乐于奉献、充满朝气的年轻干警充实到人民法庭第一线,让在人民法庭工作的干警工作上有作为、政治上有荣誉。逐年加大对人民法庭建设的资金投入,2023年对通北法庭、赵光法庭办公楼、餐厅、休息室、党建活动室进行装修,法庭干警工作环境、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下步工作中,北安法院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省法院工作要求,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协调,紧盯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辖区民商事审判主责主业,不断丰富“枫桥经验”新内涵,着力打造服务基层助农法庭新站点、深化“四所一庭一中心”共治多元解纷新路径、探索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诉调对接新机制,让人民法庭真正成为定分止争、兑现权益的前沿阵地。叫响“金秋护农”普法宣传新名片,以法治保障辖区百姓粮食颗粒归仓,着力向“枫桥式法庭”迈进,为北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