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教育工程,打牢干警思想基础。
该院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干警努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和生活作风,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洁意识,提高干警思想认识,从思想根本上纠正“庸、懒、散”问题,提高审判工作效能,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进一步激发推动法院科学发展的内在活力。
二是实施阳光工程,增强审判透明度
在立案窗口部门,强化诉讼引导,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咨询,告知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实行非基本立案材料后续补齐制,尽可能一次性立案;建立北安法院网站,将诉讼费缴纳办法、当事人立案须知、诉讼风险提示、法律常识、常用法律文书、排期开庭公告等在网上向社会予以公示,提高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推行裁判文书上网,按照省高院《关于在互联网上公布裁判文书细则》规定,把裁判文书在网上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群团组织和社区群众代表参观法院,向他们介绍法院工作情况,参加观摩庭审、评议庭审活动,座谈征询对法院的意见和建议,使法院和法庭成为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司法公开、公正的现场。
三是实施便民工程,使审判更贴近群众。
全面推行巡回审判。在乡镇和村屯设立了10个巡回审判点,对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或住所离法庭较远、交通不便的当事人和在当地影响较大、极具普遍性的典型案件以及赡养、抚养、相邻关系案件、众多农民工劳务合同纠纷等案件实行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审理,既方便当事人诉讼,又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开设“假日法庭”,在节假日期间审理一些在外务工节日回乡等特殊人员的案件,让老百姓享受到“少跑一次腿、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的便民诉讼服务。
四是实施服务工程,强化服务大局。
成立了“法律服务团”,开展院长联系企业、庭长联系社区、法官联系校园、干警联系村屯等法律服务和法律宣传活动。院领导亲自登门企业进行调研,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解决企业的法律问题;庭长深入社区,为办事处党工委干部、社区工作者、家政人员和月嫂讲法制课,深入到物业公司,就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涉及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指导物业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现场解答物业人员提出的法律问题;民事审判庭法官为全市妇女干部就当前案件审理中妇女涉及较多的婚姻法、继承法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妇女群众依法维权意识;选派优秀法官深入到5个中小学校举办法制报告会、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片,畅谈观后感想,与师生、家长互动答疑,建立法官与学校联系平台,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圆贫困学子大学梦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法律的阳光和法官的大爱;选派优秀干警深入村屯,开展普法宣传,向农民宣传购买农药、化肥、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
五是实施监督工程,强化监督和管理。
以学习《关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赵明华、陈雪明等法官违纪违法案件的情况通报》和省高院《关于农垦中院9名同志违纪办案的通报》为重点,以反面典型加强对干警警示教育,使干警从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强化监督,开通了24小时举报电话,聘请了8名廉政监督员,加强对干警特别是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干警八小时以外活动,净化干警社交圈,朋友圈,谨慎进入社交场合,不参与有损法院和法官形象的活动;成立督察组,对庭审规范、工作纪律、值班值宿等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谈话和通报;加强警务车辆管理和监控,对公务用车实行严格审批,节假日车钥匙统一保管,严格杜绝公车私用;通过自己查、同志帮、领导点等多种形式,深入查找在“庸懒散”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使遵章守纪、勤奋敬业、拒腐防变成为广大干警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