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麦起身,农事紧相催。三月的黑土地冰雪初融,北安市石泉镇的田间地头已跃动着春耕备耕的忙碌身影。在这万象“耕”新的时节,北安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春胜带领“惠农暖春”工作队深入石泉法庭,与镇党委政府召开基层治理联席会议,通过“党建联建、纠纷联调、生态联护”三项机制,推动成立了“石泉生态和合调解室”,由多部门抽调的有丰富调解经验人员组成,并确定了联络员,依托“四所一庭一中心”形成预警机制,使基层调解与法院诉讼有序衔接,建立多元解纷平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诉讼压力。将人民调解扎根司法治理前沿,推动构建“基层治理+生态司法"融合机制,为黑土地披上“法治护甲”。
王春胜表示,法院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是司法职能的延伸,旨在通过法律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要把法庭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法治枢纽”。石泉法庭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法庭经验,深入践行“五牢记,五融合”,结合当地生态及民生特色,努力打造绿色法庭品牌,用法治守护黑土粮仓,为乡村振兴注入司法动能。
会上,石泉法庭就当地党委政府排查发现的可能影响当前春耕备产的相关土地及租赁农机具等矛盾纠纷,进行了“点单式”普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法律意见和建议。石泉法庭庭长祁红艳表示,今后,石泉法庭将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创新构建“枫桥经验+生态司法”融合机制,通过认真深化“六清管理模式”靶向施策,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法庭”新品牌,依托黑土地生态法庭特色,传递“山水林田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共建绿色家园”的社会共识,努力以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回应民生期盼。
会后,工作队干警走访了辖区农资商店,向农资经营者重点强调了“绿色春耕”理念,认真普及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严重法律后果,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农资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这些举措,对农民春耕生产期间容易引发的农资质量等高风险问题,进行了提前预警,提升了农民“绿色春耕”法律意识,有效保障了春耕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