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审理的大多是看似琐碎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近日调解的一起邻里纠纷案件,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司法调解在矛盾化解、修复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本案的原、被告双方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张某住在楼上,周大爷住在楼下。去年冬天,张某家暖气突然爆裂,大量的暖气水渗漏到楼下,导致周大爷家皮草等贵重衣物被水浸泡,部分已经损坏,房间内充斥着暖气水的异味,墙体也留下明显的水渍痕迹,严重影响居住环境。
案发后,经社区工作人员及辖区派出所组织调解,双方未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矛盾进一步激化。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深知如果简单地一判了之,虽然能在法律层面给出一个结果,但可能会让邻里关系彻底破裂,后续还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所以我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尽力修复双方的关系。
我先到周大爷家,查看房屋受损情况,与其交流,倾听诉求。再到社区和派出所,查阅调解笔录,与社区工作人员、民警沟通,获取更多案件相关信息,以全面掌握案件事实,为后续调解奠基。实地调查后,我会同立案庭、技术室、执行局相关人员建立多程序会商机制。各部门依据自身专业优势,全方位分析案件。结合前期实地调查与社区、派出所反馈的信息,共同研究证据认定、鉴定费用负担、赔偿数额等关键要素,经充分交流论证,形成科学可行的调解方案。考虑到周大爷年事已高,儿子在外地,我主动联系上周大爷儿子说明情况,在儿子的劝说下,周大爷态度有所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一次次耐心沟通,张某意识到自身责任,相较最初的赔偿金额愿意多赔付周大爷一些。周大爷也看到了张某的诚意,接受了调解方案。至此,这场邻里纠纷圆满解决,破裂的邻里关系也得以修复。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更要有为民服务的情怀,司法不只是生硬的法条运用,更需要温情与耐心。每一个案件都是传递司法温暖的契机,只有用心化解矛盾,才能让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判决里,更能融入百姓生活中,让社会多一份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