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群众满意度,北安市人民法院立案庭积极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围绕文明接待用语和禁用语,全面落实“五声”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
一、深刻领会“五声”服务,筑牢文明接待根基
立案庭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五声”服务要求。“来有迎声”,当当事人踏入诉讼服务中心,诉讼引导员主动起身,微笑问候,让当事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与尊重;“问有答声”,面对当事人的疑问,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细致解答,确保当事人获得准确清晰的信息;“走有送声”,业务办理结束后,工作人员礼貌送别,让当事人带着满意离开。此外,“怨有歉声”和“帮有谢声”,则要求工作人员在面对当事人的抱怨时,及时表达歉意,积极化解矛盾,在得到当事人协助时,真诚致谢。
二、巧用文明用语,杜绝言语禁忌
为将“五声”服务落到实处,立案庭组织了文明接待用语和禁用语的专项学习。一方面,梳理出涵盖立案咨询、材料审核、引导分流等各个工作环节的文明用语规范,如“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请您稍等,我马上为您处理。”通过这些礼貌、专业的语言,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另一方面,明确列出一系列禁用语,严禁使用“不知道”“自己看”等生硬、冷漠的表述,从源头上杜绝因言语不当引发的矛盾。
三、以学促行,提升服务效能
此次学习活动不局限于理论学习,立案庭还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文明用语,掌握沟通技巧。同时,设立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当事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监督,及时反馈问题。通过这些举措,立案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
自开展文明接待用语和禁用语集中学习以来,立案庭的服务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人员用热情的态度、文明的语言,让当事人在每一次的立案服务中,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公正。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立案庭将持续深化“五声”服务,以更加专业、贴心的服务,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书写司法为民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