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多,北安法院执行局的“执行110”指挥中心内,值班电话骤然响起。申请执行人营某急切的声音传来:“喂,是执行110吗?我和陈某发现代某了,他现在在某饭店和朋友吃饭呢!请你们快派人来!”
代某系拖欠营某和陈某租赁费用的两起案件被执行人。北安法院受理两起执行案件后,多次传唤代某,其避而不见法院工作人员,逃避执行。“执行110”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迅速反应,详细登记举报信息,通过执行办案系统进行线索甄别与信息核实,确认为紧急线索后,团队长立即上报局长,指令“执行110”备勤人员出警处置。
警笛鸣响,“执行110”快速反应,数分钟内便完成集结出发。法律赋予强制执行的权力,但如何精准运用,既维护法律尊严,又减少对抗、化解矛盾,考验着团队的智慧和应变能力。车内,执行人员认真研判,迅速制定现场预案。
晚十一点,警车抵达目标地点,执行人员让饭店服务人员将被执行人代某叫出饭店,攀谈询问。为被执行人保留体面,也为后续的沟通做好铺垫。代某出饭店后,执行人员亮明身份说明来意,随后将代某传唤到法院。代某开始还是抱着抵抗的态度强调外出打工费还未结算,没钱还款。在经过明理释法、耐心劝解后,代某表示“法院给足我面子,没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就想办法,赶紧还款。”
代某随即拿出手机,开始低声急促地拨打着电话。走廊灯光下,他焦急地向朋友解释求助。几通电话后,代某的脸色释然了,朋友答应帮忙先把钱还上。
“法官,您给我留的这份体面,我记在心里。”案件是冰冷的, 但人性化的执法方法,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温度。这并非对违法者的纵容,而是在法律框架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生动体现。
法院内,代某将执行款亲手交给了营某和陈某。至此,两起执行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有力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司法速度”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让北安的营商环境得以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