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安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团队(以下简称“北法环资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成功调解一起持续多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赢得了当地村民的高度赞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安法院“北法安澜生态”品牌追求实质公平与和谐共生理念的核心价值。
石泉镇村民小李(化名)与同村七户村民共同承包了一片土地,但在实际分配耕种过程中,发现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与承包合同存在很大出入。虽经村委会多次测量调解,为小李调整了部分土地,但因各农户对历史测量结果不认可,以及对调整前多年耕种的补偿等问题分歧严重,矛盾始终未能化解。
为彻底解决问题,小李最终诉至北安法院,要求解决其与同村村民小王(化名)、小宋(化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并对其多年少耕种的土地损失给予补偿。
北安法院受理案件后,办案法官高度重视,认真研判案情。此类涉农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关乎民生根本,单纯的审判难以达到最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办案法官决定巡回到石泉镇一线进行调解。
环资审判团队第一时间赶赴乡镇,深入了解争议土地历史沿革及现状,为调解打下坚实基础。
在掌握确凿证据和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后,办案法官迅速展开分析研判,精确核定了短缺的具体亩数,查清了各年份的土地承包单价,并据此依据各户承包比例,科学计算出每户应分担的损失份额。针对小王、小宋多耕种小李土地的核心争议,法官依法核算出二人应补偿小李自2017年至2022年间的相应土地承包费。
工作组充分考量各方历史投入和现实利益,反复测算,精准找到了利益平衡点,制定出既合法理又通人情的调解方案。
带着详实可行的调解方案,环资审判团队充分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解现场设在村民“家门口”。法官组织各当事人以及石泉镇村民委员会的委员共同到场,构建“法庭+村委+当事人”的多元调解格局,有效激活基层综治调解力量,进行面对面沟通。调解从早上9点开始至12:30结束,历时三个半小时。
法官和调解员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细致释法明理,灵活运用调解技巧,巧妙融入倡导互谅互让的“六尺巷精神”并耐心地梳理争议焦点,一笔笔核对账目,一点点弥合分歧。各方当事人最终被法官的公正、高效和调解员的真诚、专业所打动。
在村委会委员的共同见证下,各当事人当场达成一致意见,并郑重签署了调解协议,彻底化解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心结。心头大石终于落地,小李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满意的笑容。
此案的成功调解,是北安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环资审判团队通过巡回一线、快速响应、深入实地、精准研判、融情于法、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不仅高效化解了这起持续多年的土地纠纷积案,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更将司法的温度传递到田间地头,有效修复了邻里关系,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生态和谐效果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