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乌裕尔河畔,草木葱茏,流水潺潺。这条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南麓,最终汇入嫩江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养着沿岸广袤的黑土地,孕育着无数生命。然而,曾几何时,无序的采砂活动和污水排放让这条美丽的河流黯然失色。一条河流的命运会如何被改写?乌裕尔河的答案里,藏着司法的力量。
“用法治红线守住流域的生命线!”这是乌裕尔河两岸公检法司干警的共同誓言。今天是“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的日子,也是北安市人民法院践行“河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一周年。
8月14日上午,北安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团队联合水务局、北安市人民检察院、北安市公安局、克东县人民检察院、克东县人民法院、齐齐哈尔市乌裕尔河巡查管护中心等多个部门开展“2025年乌裕尔河跨地市联防联控会商会议”,并实地考察了乌裕尔河过水桥畔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就流域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这场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行动,正在用司法力量书写着守护乌裕尔河生态环境的新篇章。
在会商会议上,各部门对乌裕尔河治理及司法保护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北安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春胜在发言中强调了人民法院将始终牢记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期待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善乌裕尔河治理体系,也将不断发挥“河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中法院的职能作用,通过司法手段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黑土粮仓。要通过提升乌裕尔河的“含蓝量”,以司法的“含绿量”,切实提高基层环境治理“含金量”。
近年来,从巡回审判到生态修护,人民法院一直以最严密的法治筑牢生态防线。通过持续深化“河长+法院院长”机制,定期开展联防联控行动,乌裕尔河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碧水清流。在此期间,北安市人民法院建立的“乌裕尔河法治基地”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多次走入田间地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常态化宣传,越来越多的沿岸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护河人”。
北安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流域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推动实现三个转变:从末端惩治转向源头预防,从被动审判转向主动服务,从单一审判转向综合治理。通过建立“预防-惩治-修复”的全链条保护机制,真正实现了从“最后一道防线”到“第一道屏障”的跨越。
如今,站在乌裕尔河畔,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河滩上污染踪迹日渐减少。这粼粼波光中,映照出的正是司法守护的担当与力量,也见证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