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执行信息公开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一泓漏水侵邻里 三轮调解润心田——北安法院民一庭成功化解相邻权纠纷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6 18:38:11


   2025年2月19日,某小区四楼住户甲某家意外跑水,导致三楼乙某家客厅、卧室大面积被淹。地革、被褥、貂皮大衣、派克大衣、狼毛车坐垫等被带有白灰的污水浸泡。经辖区民警协调,双方当时仅就修复房屋墙面“大白”达成一致。但乙某清洗被淹衣物花费620元,地革被泡后发生霉变。当乙某再寻赔偿时,甲某却对洗衣费用、衣物受损数量提出质疑,同时认为“地革晾干即可”,只同意赔偿200元。昔日和睦的邻里关系瞬间降至冰点,矛盾激化。无奈之下,乙某诉至法院,主张1500元财产损失。

   承办法官深知,此类邻里纠纷若简单一判了之,虽能解决眼前的法律争议,却可能埋下长久怨恨的种子,使邻里关系彻底破裂。法官细致审阅了乙某提交的被淹衣物照片等证据,并考虑到乙某身体状况不佳,首先电话与乙某之子沟通。乙某之子为母亲健康考虑,表示愿意将赔偿要求降至1000元,并坦言:“若对方不同意,就申请鉴定地革损失,官司打到底!”为促进化解,法官特意约请甲某到院沟通,甲某表示最多赔偿500元。因双方主张数额差距较大,调解未成。

   法官在面对乙某之子“官司打到底”的激愤表态时,考虑如启动鉴定程序可能产生鉴定费用高于诉讼标的。为了更直观了解损害程度,法官邀请甲某一同赴现场勘查。在乙某家中,潮湿的霉味依然可闻,卧室地革下仍有存水,多处可见明显发霉痕迹。法官随即在现场进行第二轮调解,以唠家常方式向甲、乙双方释法说理。同时法官劝导乙某之子:“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相处需互谅互让。赔偿金额上,能否再作些让步?”在法理与情理的双重疏导下,乙某之子表示可将赔偿要求降至800元。遗憾的是,甲某仍坚持只赔500元,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虽然两度调解未成,但法官深知和谐解决邻里纠纷,恢复往日宁静生活是最好的“结案方式”,不能简单一判了之。为了打破僵局,法官再次走访调查。
   洗衣店里核实:法官前往乙某送洗衣物的干洗店,仔细询问、核验,确认620元洗衣费用及收据真实无误,洗涤确因水淹所致。
   派出所里求真:法官联系了事发当日出警的民警,详细了解当日现场水淹的严重程度,并调取乙某家被水淹泡的相关照片。
   法官将这些奔波得来的、确凿无疑的证据一一向甲某出示。

   在如山铁证和法官不懈的真诚努力下,甲某的态度终于发生了转变,认可了给乙某家造成的实际损害。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于2025年6月17日达成调解协议:甲某于调解当日通过微信当庭支付乙某赔偿款800元;乙某承诺不再因此事向甲某主张权利。当转账完成的提示音响起,两只曾因纠纷而疏远的手,在法官欣慰的目光中,终于再次紧紧相握,冰封的邻里关系得以消融。
   “真没想到法官为这几百块钱的纠纷,肯这样费心费力跑干洗店、查派出所…这份为民的心意,让我们两家都暖和了。”当事人的肺腑之言,正是对法官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最生动的诠释。

   本案虽标的不大,却深刻体现了相邻关系处理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法律原则和中华民族“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北安法院民一庭法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为民情怀,不厌其烦地开展三轮调解,深入现场调查取证,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修复了破裂的邻里关系,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关闭窗口